|
|
|
|
|
|
|
|
|
|
|
|
|
|
|
|
|
|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最新资讯 » 正文

2.2亿汉代玉梳妆台谜团事件回顾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2-03-14  浏览次数:2288
核心提示:龙年伊始,不少网民在百度、新浪等各大门户网站纷纷发帖称,2011年时以2.2亿元成交、创下玉器拍卖纪录的汉代玉凳是赝品。  该
龙年伊始,不少网民在百度、新浪等各大门户网站纷纷发帖称,2011年时以2.2亿元成交、创下玉器拍卖纪录的“汉代玉凳”是赝品。

  该拍品全称为“汉代青黄玉龙凤纹梳妆台、坐凳(两件)”;尺寸为“台127.3×47.8cm,坐凳45×45×32cm”;重量为“台重265.2斤,坐凳重72.2斤”;估价为“180000000元人民币”。拍品于2010年10月在河北征集到后,“中嘉拍卖”专程请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周南泉老先生对此拍品进行实物上手目鉴,认定此拍品为“汉代”,并出具了鉴定证书。

  周南泉的鉴定证书显示:“名称:玉梳妆台与椅”“年代:汉”“质地:玉质”“专家鉴评:质晶莹温润,有古雅的沁色和包浆……工艺精细巧,体纹生动神奇,造型罕见,有重要的收藏和研究价值。”

  却有网友提出从“汉代坐凳”的图片上看,它属于“高坐器具”,不符合汉代的礼制和贵族文化特点,也不符合当时的服饰要求,而拍品可能是仿清代的家具。

  南京林业大学教授邵晓峰对古代家具有深入研究,并就凳子的起源问题撰写过论文。他看了实物照片后,非常肯定地告诉记者,“汉代不可能有这样的梳妆台和凳子”。“这种凳子属于‘高坐’,当时根本派不上用场。这和当时的礼制与贵族文化的特点有关。汉代确实也有一种类似于凳子的家具,但它不是让人休息用的,而是用来摆东西,叫‘几’,而且是矮扁形态的。”

  湖北民族学院历史系教授黄清敏表示,汉代礼制以跪坐为合乎礼节的坐姿,坐着不符合当时的礼制。类似于现在小马扎的坐具“胡床”,在当时的社会生活中传播也非常有限,胡床直到南北朝后的隋唐才开始普及,最终演变为凳子和椅子。

  该事件不断发酵,各界专家纷纷“发声”,直指“汉代玉凳”为赝品,认为该事件为鉴定界乱象又添一景,因为汉代根本就没有凳子。服装设计师也以古时裤子只有裤筒的观点,断定玉凳作假。

  之后周南泉接受了《北京商报》的采访,并首次回应网上质疑。他说:“我从上世纪60年代初从中山大学历史系毕业后就被分配到故宫工作,师从古玉器和青铜器专家乔有声学习文物鉴定,在故宫工作的几十年时间里,阅“玉”无数,经手的玉器数以十万计。由于工作上的特殊身份,我有机会接触到大量出土和传世实物,对于各个朝代的玉器了如指掌。由于至今还没有鉴定玉器的标准的科学仪器,丰富的经验已成为鉴定玉器的“科学”。经过我对玉凳的玉质、沁色、包浆、工艺、纹饰等各方面的综合判断,其确实属于汉代器物,结论无误。”

  对于专家提出汉代无凳子的观点,周南泉说:“玉凳真正的实际用途还需要探讨,毕竟这两件玉器没有史料记载,而仅凭对这件“玉凳”的现代称谓,就否定整件玉器的各方面汉代特征,未免有些矫情。

  周南泉对于网上提出的暗箱操作观点也回应:“我们对该拍品的鉴定过程不存在任何经济方面的违规操作,有拍卖公司为我开立的存折证明,无论鉴定次数多少,拍卖公司每月付给我的报酬只有600元。”

  没想到的是,几天之后传出“汉代玉凳”产自江苏邳州的消息,在网上传得沸沸扬扬。邳州玉器协会会长汪会长及自称“汉代玉凳”的制造者赵某接受媒体采访时,谈到关于那个“汉代玉凳”,他有本册子,根据册子上那个凳子的图片,他便一眼看出是假的——该“汉代玉凳”的材料是黄玉,材料费约100多万。

  记者以买玉人的身份致电玉器作坊老板赵先生,赵先生说,这是他用了1年多的时间做成的,仅梳妆台22个工人就花了7个月,都是分部件生产好再组装的。赵先生从事玉雕行业多年,他说这套玉梳妆台玉凳组合是根据明代老件仿造的。东西做好以后,2010年以工艺品的价格卖给了河北石家庄的买主,售价260万,“光料钱就上百万,我怎么也得赚点。最近两年,原材料价格疯涨,如果放在现在能值500万。卖出去以后,他们怎么操作,我就不知道了,我也不好问。”

  但随后,记者又致电据说是制造该汉代玉凳的作坊。该作坊赵老板竟然称,网上都是胡扯的!他说,那些报道都是假的,不能相信的。部分网友也评论媒体报道暗藏玄机,

  直至目前,玉器是真是假依然还无定论,汉代玉妆台与玉凳的争论依然在继续。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