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
|
|
|
|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书画新闻 » 正文

教你启功书画作品辨伪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3-09-22  浏览次数:3768
核心提示:图一图二    黎展华 (广东省收藏家协会副主席)  启功,(19122005)姓爱新觉罗,字元白,满族,是清世宗的第五子和亲王弘
 启功书画作品辨伪
图一
启功书画作品辨伪
图二

    黎展华 (广东省收藏家协会副主席)


  启功,(1912——2005)姓爱新觉罗,字元白,满族,是清世宗的第五子和亲王弘昼的第八代孙,生于1912年7月20日。原为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曾担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常务委员,中央文史馆馆长,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中国佛教协会、故宫博物院、国家博物馆顾问,西泠印社社长。


  启功还是中国当代著名的书画家,他擅长书画创作,熟谙书画笔法,他的旧体诗词亦享誉国内外诗坛,故有诗、书、画“三绝”之称。


  启功还是我国的文物鉴赏家和鉴定家,对于古代书画和碑帖的鉴定尤为专精,独具慧眼,识见非凡。作为一个学者,启功和其他在文博界和书画鉴定界享有盛誉的书画鉴定家一样,不仅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遍览全国各地博物馆、美术馆、文物商店等文博机构所藏古代书画,还有着一套自己的鉴定理论;


  启功说过:“任何一位现今的鉴定家,如果要说没有丝毫的局限性,是不可能的。”因此,在鉴定的时候,自然便会有一定的“模糊度”。这种“模糊度”是由鉴定家的局限性所决定的,有的人随着年龄的不同,经历的变化,眼光也会有所差异。作为一个真正的鉴定家,应该抱着不断学习的心态来对待这种“模糊度”。有些人认为“我独无”这种“局限性”,这是鉴定中之大忌。启功认为,凡有时肯说或敢说自己有“不清楚”、“没懂得”、“待研究”的人,必定是一位真正的大鉴定家。事实上,启功正是这样的“伟大鉴定家”。


  启功认为,鉴定不是简单的分清“真”和“伪”,“如果把真伪二字套到历代一切书画作品上,也是与情理不合,逻辑不周延的”。这一点,应该是启功的书画鉴定“模糊度”说的精髓部分,造成“模糊度”—或者说书画鉴定“不正不公”的原因,主要是世故人情。启功最初将其归纳为“皇威、挟贵、护短、尊贤、远害、忘形、容众”等八个原因。后来,启功将其修正为七个原因,去掉“忘形”说。“皇威”是指古代皇帝所喜好,所肯定的东西,谁也不敢否认,这在书画真伪问题上,便出现很多冤案;“挟贵”是指贵人有权有势有钱,谁也不便甚至不敢说“扫兴”的话;“挟长”是指碍于长辈的情面不便说出实情;“护短”是指在鉴定书画时那些模棱两可的观点大家往往不愿指出其真相;“尊贤”是指对先达的老前辈的观点即便是错误的,也不要指出来;“远害”是指因为利害关系,鉴定者不愿说出实情;“容众”是指要容纳众人的意见;不可“一言堂”。前六点是指造成不公正的原因,后一点则是指鉴定者对待鉴定的态度,应该时时警醒自己。


  启功前辈虽然离世,但在鉴定上留给后辈的上述经验将受益匪浅,下面我们找来了两张带有模糊度的启功山水作品来进行真伪研究。


  图一和图二,均为两幅署名启功山水作品,图一署元白及两枚印章,一方朱文,一方白文,图二署元白居士启功及两枚印章,一朱文,一白文,两幅作品题材、内容、构图、景物、近景远山都差不多,从落款来看,两幅画均为落款启功的早年山水作品,图一的山水体现了明显的传统笔墨技法,虽然山清水秀,树木葱茏,远近分明,笔笔交代清晰,但用笔用墨相对单调,白描的成分很浓,皴法不够丰富和浑厚,墨法、水法、色法缺少变化,明暗对比不够,山水显得苍白。


  然而,图二在山水中,体现出了洵洵儒雅的书卷气和恬淡从容的古典气息,作品匠心独运,虚实有度,技法丰富,结构外松内紧,笔法遒劲俊雅;让我们看到了“浓、淡、干、湿、焦”的水墨精神,营造和勾勒出古典山水的味道和神韵。


  图一图二的比对中,我们发现了图一虽然山水造景以及形态都不俗,个别局部刻画得不错,甚至在某些地方还产生了一定的模糊度,可惜缺乏启功典型风格中的笔墨习惯和表现手法,造诣还有差距,事实证明了图一为赝品,图二是真迹。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