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
|
|
|
|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书画新闻 » 正文

大雅之堂里的龙门农民画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2-04-18  浏览次数:1864
核心提示: 安静宽敞的大厅里,两个中年男人正用丙烯颜料在一只南方特有的尖顶斗笠上涂抹出满满荷花。四周画纸与各色绘画器具错落堆叠,透
       安静宽敞的大厅里,两个中年男人正用丙烯颜料在一只南方特有的尖顶斗笠上涂抹出满满荷花。四周画纸与各色绘画器具错落堆叠,透露着专业画廊的粉墨气息。   这两个男人衣着朴实,在入行前他们都是广东惠州龙门县的农民。荷叶的翠,荷花的艳,芯蕊的稚,在两双覆满老茧的手中栩栩如生。   在全国首家农民画博物馆——龙门农民画博物馆,陈列着大量色泽艳丽、造型丰富的农民画作品。   农民画,对于不常接触艺术品的人士来说稍有陌生。在上世纪70年代,农民画指由农民创作的水粉画。但随着时间的演变,农民画的含义逐步变为表现新时代农村与农民生活特色的艺术创作产品。   在广东龙门、上海金山、陕西户县,随着农民画产业链的不断发展,大量作品涌入市场。市场的活跃更推升了藏家对精品农民画的收藏热情。   农民画收藏升温   全长20.11米的“愉悦龙门”农民画卷放置在龙门农民画博物馆展示台上。它的主要作者黄伟平告诉《中国经济周刊》,他用两个月时间完成这幅“巨作”后才松了一口气。这幅凝聚着他和其他7名龙门农民画家心血的长卷顺利完成后,便在当地的旅游节上成了人们关注的焦点。   记者问,这幅作品多少钱会出售。结果在场的人士都摇着头说:“这是镇馆之宝,不卖的。”的确,农民画越来越得到收藏市场认可的同时,精品越来越难求。   “愉悦龙门”的作者之一黄伟平,不仅仅是龙门当地的农民画家,也是龙门农民画协会副会长。他自小喜好画画,一有空就拿起画笔,“描绘家乡古民居的优美风景和村民的美好生活。”1980年高中毕业,他被分配到龙门农机一厂工作,不久便报名参加龙门县文化馆开设的农民画业余培训班,学习农民画。由于成绩突出,黄伟平在1986年被调入县文化馆负责农民画创作和美术辅导工作,成为该县第二个靠画农民画领工资的农民画画家。   在龙门,有很多农民和青年与黄伟平一样,或自身喜爱或被环境浸染而放下农具专心做画师。在另外两个农民画之乡——户县和金山,“农民变画家”的现象也早已普遍。   龙门、户县、金山三个画乡的作品风格迥异,龙门农民画以浓墨重彩渲染人们丰富多彩的劳动和生活;户县农民画则采用白描形式,构图简洁而饱满,想象大胆丰富;在上海金山,这里的农民画则注重写实,把印染、刺绣、木雕、剪纸、灶壁画等江南民间传统造型艺术巧妙地运用到绘画中。   尽管三者风格异然,但相同的是,他们都博得收藏市场的喜爱。就在2011年8月,一幅以青花瓷色调为主色、名叫《良辰美景》的农民画被一位收藏家以8000元的价格收藏。这个价格创下了黄伟平所有作品销售价格的最高纪录。   在龙门农民画博物馆里,一张几平方尺大小的普通画作也需要600多元。更大尺幅的画作价格更高,在数千元到上万元不等。在2010年的北京拍卖市场上,曾有一幅户县农民画被拍出超过75000元的价格。2011年年末,另一幅户县农民画以底价15倍的价格成交。   现在三个农民画乡每天都有人求画。“找我们作画的主要是香港藏家比较多,其次是广州和深圳的。而且龙门和户县、金山等都会组织作品去外国办画展,很多外国人非常喜欢收藏中国的农民画。”黄伟平说。   农民画走向产业化   农民画价值提高不仅仅需要创作者技艺的提升,也需要当地不断进行产业化培育。在龙门县,当地政府正探索一条既能提高农民画师收入,又能提高作品艺术性、提振农民画产业的路子。   龙门县政府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他们对外统一销售的作品都盖有“中国龙门”的印章,这是创作者和龙门文化的版权保护。只有盖有印章的农民画才被市场视为纯正的龙门农民画。   黄伟平告诉记者,他们的画师每人每月都有5到7幅作品的任务,只有精品才会被盖章收藏。以从事农民画创作30年的黄伟平自身为例,他有时靠卖农民画每月能赚2万多元,“这在3年前,想都不敢想。”   于是,在这个人口30多万的小城镇,农民画成为当地人表达理想、寄托夙愿的载体,也成为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但龙门农民画无论是在产业化、市场化速度还是创造的产值上都尚不及陕西户县和上海金山。2009年,龙门农民画产值1000多万元,而早在前两年,户县农民画年产值已达2000多万元,金山农民画产业年产值更是高达5亿元。   负责管理文化事业的龙门县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副局长廖海华曾作出评价说,龙门农民画的市场化进程长期存在人才与资金瓶颈,大部分创作人才的素质还不高,缺乏懂市场营销和策划的人才。面对阻力和困难,龙门县大胆引进民间资本,放手由企业来建设龙门农民画产业园,打造特色文化产业带,以开辟新的销售渠道。   同时,龙门开始向“先进”靠拢。2011年,龙门牵头与陕西户县和上海金山签订结盟协议,并向全国农民画乡发出倡议,诚邀全国农民画乡共建“农民画乡合作发展联盟”。   龙门县还与企业合作,共同开发出了包括农民画礼盒、T恤、丝巾、U盘等100多种农民画衍生产品。投资建设龙门农民画博物馆的深圳尚天然集团总裁助理徐昌向《中国经济周刊》表示:“农民画产业化发展有利于进一步规范农民画,以及与农民画有关的整个产业链,使其有序、科学、规范发展。在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合作模式下,融入市场经济大环境,快速将农民画品牌传播出去。同时使得农民画艺术在美术界的地位迅速提升,培养出一批农民画画家。”   徐昌告诉记者:“在龙门县做强农民画产业化之前,当地农民收入仅依靠务农,一年收入仅万元。现在很多农民已经被培训成专业的农民画画师,他们可以根据合同约定每周创作不同数量、不同尺寸的作品。这样每个画师平均的月收入可以稳定在3000元左右。”          
                                                                                                                                                                                                                         来源: 中国经济周刊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